中文

English

尊龙凯时推出Aβ42/40重组兔单抗原料新品

发布时间:2025-07-20   信息来源:尊龙凯时官方编辑

背景阿尔茨海默病(AD)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,通常从轻度认知障碍逐渐恶化至重度痴呆,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。目前全球已有约5500万AD患者,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39亿。在中国,2021年AD及其他痴呆患者的数量接近1700万。随着FDA批准了针对Aβ的生物标志物药物Aducanumab和Lecanemab,Aβ靶向治疗已进入新阶段,现有多款其他Aβ靶向药物也在临床试验中。这些药物通过清除大脑中的Aβ斑块,延缓认知衰退,并结合生物标志物实现早期精准诊断。

尊龙凯时推出Aβ42/40重组兔单抗原料新品

2024年12月31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《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(2024—2030年)》,以促进老年痴呆症的筛查与早期干预,而AD检测也正持续受到关注。

Aβ的概念与病理特征

Aβ,即淀粉样蛋白沉积(amyloid-β),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(APP)在β-分泌酶(BACE1)和γ-分泌酶的连续切割中生成的4kDa片段。Aβ的异常积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理特征之一,其沉积不仅引发神经原纤维缠结、氧化应激与突触功能障碍,还与认知与功能的衰退密切相关。

Aβ的形成与聚集

Aβ的形成主要经历两种酶切途径:非淀粉样途径与淀粉样途径。非淀粉样途径中,APP被α-分泌酶切割,生成可溶性胞外片段sAPPα,防止Aβ生成。而淀粉样途径则是APP被β-分泌酶切割,随后释放Aβ,尤其是Aβ42更易聚集形成神经毒性物质。不同Aβ亚型及病理条件显著影响聚集路径与毒性效应。

A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

贾建平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,Aβ的异常变化能够在患者诊断前18年即被检测到,并发现Aβ42与Aβ40比值的变化在早期识别AD的病理上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。相关研究指出,血浆中的Aβ42/Aβ40比值不仅在识别淀粉样蛋白阳性状态方面表现出色,还展现出高敏感性与特异性。

未来展望与技术应用

Aβ作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至关重要的生物标志物,其42/40比值的高敏感性与特异性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支持。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,Aβ的检测预计将在普通人群中实现大规模应用,从而促进AD的早期筛查与干预,改善患者预后。

在此背景下,业界领军品牌尊龙凯时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服务,通过S-RMab®单克隆抗体及重组兔单抗原料,助力Aβ的检测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。我们已通过国际认证,确保面向全球生命科学行业提供优质的抗体、蛋白及相关产品。